◎高志剛
近年來,有關部門采取多種措施積極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取得初步成效。據《上海證券報》記者統(tǒng)計,截至2023年6月21日,a股市場質押股份數(shù)量約占總股本的5.19%,而2018年底質押股份數(shù)量為10.7%。2018年底,市場整體質押數(shù)量從約6000億股下降至3878億股,下降至35%。
“a股市場股票質押率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二級市場較當年大幅回升。”一位資深私募股權人士告訴記者,“在綜合注冊制度下,股票質押將隨著市場的變化而具有新的特征。”
記者發(fā)現(xiàn),目前涉及股票質押業(yè)務的公司有2463家,其中質押股份占總股本的50%以上,控股股東63家處于全倉質押狀態(tài)。
工業(yè)熱帶動質押率下降
總的來說,市場質押率處于較低水平。數(shù)據顯示,24個行業(yè)的平均質押率明顯低于2018年底。其中,媒體、電力設備、計算機、家電行業(yè)均下降40%以上,分別為55.2%、50.1%、46.8%、44.1%。
繁榮和市場熱點的變化是行業(yè)平均質押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例如,電力設備的平均質押率從2018年底的17.7%下降到目前的8.8%,下降到50.1%。這與新能源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密切相關。在行業(yè)繁榮持續(xù)上升的背景下,上市公司也取得了輝煌的業(yè)績。2022年和2023年第一季度,光伏板塊整體營業(yè)收入分別為9701.85億元和2468.61億元,同比增長83.06%、41.62%;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127.2億元,348.71億元,同比增長135.19%和67.73%。
在人工智能熱潮的媒體行業(yè),2018年底平均質押率為22.49%,最新平均質押率為10.08%。2018年底,媒體行業(yè)股票質押總數(shù)從6362降至632。質押市值也從2600多億元降至830億元。
受外部環(huán)境等因素影響,部分行業(yè)整體質押水平有所提高。例如,交通、社會服務、房地產等行業(yè)的平均質押率有所提高。
63家公司的控股股東滿倉質押
一些公司的質押率仍然很高。目前,22家公司被質押股份占總股本的50%以上。
海德股份排名第一,出質人股權質押總額為10.12億股,質押股份占總股本的75.09%。根據公告,公司控股股東永泰集團有限公司累計質押6.1億股,占總股本的45.25%。海南祥源投資有限公司和海南新海基投資有限公司也質押了實際控制人旗下的兩家企業(yè)。
*ST雪發(fā)緊隨其后,質押股占總股本的68.5%。公司控股股東雪松文化旅游及其一致行動人君凱投資質押股份3.73億股,占98.7%。
國城礦業(yè)排名第三,控股股東國城集團及其控制的建新集團質押股份總數(shù)占97.42%,質押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68.36%。
另外,深華發(fā)A、*ST新聯(lián)、九陽股份、西王食品等上市公司股東的質押比例均超過50%。
股票質押融資是一把“雙刃劍”,合理的質押融資可以促進公司的運營。但質押比例過高,特別是控股股東質押率過高,或隱藏控制權轉讓等風險。
數(shù)據顯示,188家公司的控股股東質押股份占其持股比例的90%以上,其中63家處于全倉質押狀態(tài)。按6月21日收盤價計算,派林生物、中鐵裝配、唐德影視等17家公司的控股股東累計質押市值超過10億元。此外,63家公司中有15家ST公司,如*ST美尚、*ST民控、ST實華等。
大多數(shù)高質押率公司業(yè)績不佳
從進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在質押比例較高的上市公司中,大多數(shù)表現(xiàn)不佳,現(xiàn)金流較差。
質押比例超過50%的公司和控股股東占持股比例超過90%的公司共有199家。2022年,歸屬于母親的116家公司凈利潤虧損,占58%;39家公司凈利潤為負增長,其中7家公司業(yè)績下降50%以上。
以日發(fā)精機為例,自2019年以來,公司控股股東浙江日發(fā)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日發(fā)集團”)、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公司董事長吳杰持股質押率居高不下。6月14日,公司宣布日發(fā)集團累計質押股約2.04億股,占93.57%,吳杰質押全部持股4374萬股。
近年來,日發(fā)精機的經營業(yè)績每況愈下。2022年,公司虧損15.3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xiàn)金流同比下降56.45%。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營業(yè)收入3.74億元,同比下降30.1%;歸母凈利潤繼續(xù)虧損3322.09萬元,同比下降263.42%;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xiàn)金流量為4684.68萬元,同比下降42.31%。
不僅如此,日發(fā)精機最近起訴日發(fā)集團Airwork公司業(yè)績補償,追回8.92億元的業(yè)績補償。
“國產奶粉第一股”貝因美也深陷質押泥潭。目前,公司控股股東貝因美集團已質押1.95億股,占其持有股份的99.2%。今年2月10日,貝因美宣布,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向長城國融支付3.16億元。
根據2022年年報,貝因美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26.55億元,同比增長4.53%;歸母凈利潤虧損1.76億元,同比下降340.05%。根據2023年第一季度報告,公司主營收入7.17億元,同比增長3.04%;歸母凈利潤1225.09萬元,同比下降39.13%。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yè)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